
城市管理既是城市治理的“绣花针”,也是营商环境的“助推器”。今年来,启东市城管局牢固树立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发展思想,秉承执法为民的理念,在城市管理领域积极推动包容审慎执法,不断激发市场经济活力,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,让人民群众体会到执法的“温度”,让市场主体感受到监管的“柔性”,为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。
一、“机制创新”+“减扰减频”全效规范涉企检查
严格遵循法律法规,规范涉企案件办理,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、执法全过程记录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,确保执法过程公开透明、公正合法,而在处理企业违法行为时,注重区分情节轻重,依法行使“自由裁量权”,积极采取教育引导、责令整改等方式,帮助市场主体及时纠正问题,避免因行政处罚而对企业经营造成不必要的冲击。
在规范涉企检查上,建好用好检查清单备案制度,未备案清单不得对企业实施检查。聚焦市容环卫责任、户外广告、生活垃圾等监管事项,优化“综合查一次”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等抽查制度,完善检查工作指引和标准化检查表单,确保简单事项“一表通查”落地见效,最大限度减少入企检查频次。此外,执法队员以视频监控设备、大数据共享等信息化手段为抓手,推进非现场检查模式,减少现场检查频次,避免对经营主体造成不必要的干扰。
二、“柔性执法”+“审慎包容”全程优化执法路径
采用服务先行、管理跟进、执法保障的“721”工作模式,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,教育劝导为先。依托“轻微免罚”“首违不罚”为市场主体减负,主动对标免罚轻罚清单,对城市管理领域的执法事项,属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,积极落实免罚事项,让城市管理执法兼具力度、温度。上半年,共对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案件3件,涉及金额6万余元;对一般违法行为从轻行政处罚案件5件,涉及金额2万余元。
持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,执法人员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同时,提示企业信用修复的相关事宜,协助企业开展信用修复工作,共修复失信企业3家,帮助企业纾困解难,打造“有温度的执法”,体现了精细化的城市管理方针和包容审慎的城管执法理念。
三、“极简审批”+“提能增效”全面优化办事流程
进一步完善政务服务事项清单,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推进政务服务事项“四级四同”,并向社会公布我局行政审批事项清单。积极推进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“互联网+监督”等平台的应用,精简审批环节,规范审批事项,结合“证照分离”改革、“一件事”改革、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等工作,按照“能简化则简化、能提速则提速”,推进“一网通办”和政务服务标准化,切实做到了便捷高效,给广大办件群众、企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。
同时,探索建立常态化的政企沟通机制,建立“城管+企业”常态沟通机制,依托城管工作站、“城管进社区”活动,强化联动协作,深入开展行政执法普法月活动,开展现场普法184次,涉及860余人次,广泛收集企业意见和建议,深入了解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和困难,及时调整城市管理的政策和措施,为企业提供精准化、个性化的服务。
四、“社会需求”+“城市治理”全速激活商业动力
规范设置夜市摊疏导点,坚持“堵疏结合、便民利民、合理布局”的原则,综合考虑群众需求和地段特点等因素,在重点商业区、交通枢纽周边等科学规划临时便民疏导点13处,通过座谈会、发布公告、部门意见函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,目前已开放临时便民疏导点、夜市疏导点3处,合理规划设计,高标准规范运营,实现堵疏结合,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。
坚持规范管理,针对沿街商户外摆经营活动,提前介入指导,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型商贸企业等市场主体在自有用地(红线)范围、合理规划的公共区域内,按照属地政府要求开展外摆经营促销活动。规范划定黄线区域,在确保规范有序、安全整洁的前提下,允许沿街商户在外摆黄线内依法规范经营。对个性化需求较高的户外广告和招牌指示牌设置需求,一企一议、精准服务,引导规范设置,以多元化服务手段,让外摆经济有“热度”、城市生活有“温度”。
拟稿:沈健、钱辟焜 复核:沈张炜 发布:沈健、钱辟焜